未来网北京11月13日电(记者 谢青)近期,燕之屋再次冲击IPO,意欲上市港股。据中国证监会网站发布的《关于厦门燕之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发行上市及境内未上市股份“全流通”备案通知书》显示,燕之屋将计划发行不超过1.662亿股普通股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此前受到“毒血燕”风波影响,燕之屋在A股和港股间多次寻求上市未果。

(图据中国证监会网站)
数次冲击IPO,燕之屋可否圆梦?
1997年,燕之屋创办人黄健在国内做起了燕窝生意。2002年,燕之屋在中国市场上推出“即炖”食用燕窝产品的商业模式,迅速打开销售渠道。2012年,燕之屋发明并推出革命性的碗装燕窝产品系列,并成为市场上率先实现燕窝产品的工业化批量生产的公司之一。
由此,燕之屋也迅速奠定了行业领头地位,开始谋求上市之路。2011年,燕之屋首次冲击港股上市,恰逢行业内出现“毒血燕”事件,遭遇IPO滑铁卢。
2011年8月15日,浙江省工商局(现为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流通领域食品质量例行抽检中发现,市场上销售的血燕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严重超标。
在燕窝产品中,以“血燕”为极品,其滋补理念受到消费者的追捧,在市场上价格昂贵。但如果长期食用含有过量亚硝酸盐的食品,将会增加患癌风险,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而在该批检测不合格的血燕中,就包含了燕之屋的相关产品,“毒血燕”风波也导致其上市折戟。
然而,近年来燕之屋的上市之心始终未断。蛰伏10年后,燕之屋在2021年再次冲击港股IPO未果。随后于同年底转战沪市A股,依旧失败。此次为燕之屋第四次冲击IPO,其上市之路可谓是几经周折。据此,未来网记者向燕之屋发送了采访函,截止发稿前未收到回复。

(社交平台截图)
电商平台燕窝产品热销,价格昂贵可分期付款
“吃鲜炖燕窝,养皮肤,气色好”、“忙碌的生活中,女人就要吃燕窝滋养自己”、“补气血,燕窝是佳品”……在社交平台上,各种关于燕窝产品的分享帖文忙着给消费者“种草”。
“燕窝‘风’好大,看到博主带货就买了一些吃,但并没有什么感觉。”消费者张小姐对记者表示,在美容养颜营销影响下购买过许多燕窝产品,但昂贵的价格和“毫无”功效令她质疑燕窝是“智商税”。
在最新的港股《招股书》中,燕之屋提到,在中国消费者生活水平提高和健康与保健意识增强的推动下,燕窝已经成为许多中国消费者追求美丽、健康和快乐的代名词。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的燕窝市场,按零售额计算,预计将从2022年的人民币430亿元增长至2027年的人民币92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6.5%。
据了解,燕之屋的在线销售网络包括自营网店、经销商网店及电商平台。从产品划分来看,目前燕之屋的主要产品分为常温即食燕窝、鲜炖燕窝、干燕窝及其他燕窝衍生产品。

(电商平台截图)
未来网记者注意到,在燕之屋某宝官方旗舰店内,其售价最高的商品为“燕之屋新一代鲜炖燕窝70g*336瓶”的即食燕窝,每周发7瓶连发1年,“双11”活动券后价格31822.8元,可选择分期付款。而另外一款同系列45g的鲜炖燕窝商品则位列“礼盒装燕窝热销榜第一名”,目前已销售1000+。
燕之屋在《招股书》中提到,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从2020年至2022年,按零售额计算,燕之屋连续三年为全球最大的燕窝产品公司,2022年的全球市场份额为4.1%。根据同一资料来源,于2022年,在中国的燕窝产品市场上,按燕窝专营门店数量和中国检科院认证的进口数量计,燕之屋也排名第一。
虽然业绩亮眼,但有“毒血燕”的前车之鉴,燕之屋多番上市折戟后也不能不考虑其面临的风险。《招股书》中指出,“原材料及包装材料的价格波动及质量变化可能会对我们的盈利能力及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电商平台截图)
依赖原材料供应,燕窝营养价值被指“无特异”
燕之屋在《招股书》中提及,其原料燕窝供应来自印度尼西亚。由于依赖供应商提供原料燕窝及包装材料,而面临可能无法保证其质量控制体系全面性及有效性的风险。
记者询问燕之屋电商平台旗舰店,客服确认了目前产品原材料供应地为印度尼西亚。针对亚硫酸盐的问题,客服表示,“天然燕窝中会含有微量亚硝酸盐,然而亚硝酸盐易溶于水,采用浸泡和清洗等方式,可以显著降低亚硝酸盐含量,使食用燕窝中的亚硝酸盐仅为微量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此外,客服还提到儿童也可食用燕窝,“小朋友满6个月以上无蛋白质过敏就可以吃”。针对记者询问的燕窝具体营养价值问题,客服仅表示“平台规定无法说功效。”
燕窝的营养价值一直是品牌的营销点,但其营养配比也遭到部分业内人士的质疑。食品安全科普专家、国家高级食品检验师王思露对未来网记者分析称,燕窝和人们平常吃的食物并没有什么“异样之处”。燕窝当中营养组分比较大的“蛋白质”,其氨基酸成分组成比例并不高。此外人们每次食用燕窝的数量并不多,补充蛋白质的功效不如多吃肉、蛋、奶类食品。
在当前爱美、追美市场环境下,燕窝产品受到广大消费者欢迎。但在燕窝制作经销等环节上,如何才能避免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王思露认为,企业需要严格控制源头养殖和卫生条件的控制。同时增强食品企业的主体责任和意识,增强食品安全培训和产品的品控监测。并且严格按照国标执行,各环节要做到可追溯。
此外,王思露提醒消费者称,燕窝价格昂贵,但只是基础食品,并不是“保健食品”或“药品”,日常饮食还应注意食材搭配,保证营养充足。如若选择燕窝产品,需要认清相关检验检疫标志,按需购买,避免大量存货。
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或网络新闻客户端自媒体,KJC闻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内容,请发邮件告知我们删除,邮箱:whkjc@qq.com
https://www.whkjc.com/zhishi/484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