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外汇研究
结论
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跌破6.92 自3月13日以来,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在6.80-6.92的区间内小幅波动,在经历了这一轮横盘走势后,在岸人民币汇率近期连续近4个交易日走弱,并在4月25日向上突破了6.92的点位,这也是自4月以来在岸人民币汇率首次走弱冲破6.90关口(图表1)。尽管人民币汇率面临一些短期压力,然而在美元指数相对较弱、中国经济稳步复苏、汇率预期总体稳健的大背景下,我们仍然看好人民币在年内的表现,二季度的调整或给结汇需求提供一个较好的水平。
人民币汇率短期走弱的原因
在岸美元人民币汇率在此前经历了一个多月的横盘走势,并在4月25日向上突破了6.92的点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3月中旬以来美元总体处于贬值区间内,因此美元指数或许并非近期人民币走弱的关键驱动因素,我们认为人民币走弱的主要因素或来源于近期汇率市场供求的边际变化。
图表1:4月25号以来美元指数与美元人民币汇率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北向资金的流出压力 近期国内股票市场表现不佳,北向资金明显流出(图表2)或是人民币走弱的重要因素。4月中旬以来主要股指如沪深300指数、上证指数均明显下挫,港股也表现不佳,恒生指数自4月17日的高点已下调约6%。从近1年的走势看,人民币汇率往往与跨境证券投资的流向相关程度更高,当证券投资项目下出现逆差时,人民币汇率也往往弱于一篮子货币。中金策略组认为近期股市波动的原因或是美国加息预期变动以及中美关系波动。我们认为上述短期因素造成的北向资金流出在情绪和供求两方面对汇率产生了影响。
图表2:沪深300指数和北向资金流向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出境游带来的购汇需求增加 我们认为,与出境游相关的购汇需求增加也可能是短期市场供求变化的原因之一。随着去年11月以来全国各地陆续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快进快出”式的疫情对于居民日常生活的约束已明显降低,且随着五一假期的临近,因疫情而压抑许久的出境旅游需求或正在逐步复苏,我们认为居民换汇行为正推动服务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国际服务贸易差额中旅行项目带动的逆差自去年12月以来明显走阔,去年12月至今年2月的旅行需求导致的逆差分别为125.1亿美元、144.5亿美元和129.5亿美元,已接近疫情前水平,这也带动服务贸易的净购汇需求也有所抬升(图表3)。百度指数中关于“旅游”、“出境游”等关键词的热度较高,尤其是前者已达到历史性水平,且明显高出2010年末有记录以来的平均水平[1]。在国内疫情影响基本消退,居民旅游需求旺盛的背景下,近两月以来韩日等国放松了针对中国游客的新冠疫情管控限制,韩国[2]决定自3月1日起取消自中国入境人员在入境后的核酸检测义务,日本官员[3]则宣布针对中国旅客的入境防疫措施将有所放宽。自4月5日起,从中国大陆乘坐直航航班入境的旅客只需提交3剂疫苗接种证明,不再需要提交出境前72小时核酸阴性证明。跨境旅游数据亦显示大陆前往日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泰国和新加坡等主要旅游目的地的人数较疫情时有明显恢复(图表4)。
图表3:国际服务贸易差额中旅行项目逆差和服务贸易中银行代客结售汇差额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4:各国各地区的大陆入境游客人数恢复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技术面的利空 从交易层面看,我们认为上周美元人民币汇率在连续横盘之后的突破走势也是短期人民币面临一定下行压力的重要原因。美元人民币汇率自3月中旬以来基本维持了窄幅波动,无论是美元指数的明显回落或是超预期的GDP等经济数据都未对人民币汇率产生趋势性影响,然而上周人民币汇率走弱穿过50天均线或进一步推动了美元多头的情绪,进而在本周美元人民币进一步向上突破了100天均线,甚至于挑战200天均线(图表5)。由于当前中美短期利差倒挂,交易性资金倾向于顺着套息的方向入场,在短期的技术性突破出现后,相关交易可能会强化短期趋势。
图表5:人民币汇率与移动平均线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人民币汇率在二季度或面临一些压力,但压力可控
短期看,压制人民币汇率表现的因素依旧存在。首先,中美短期利差仍然存在。当前境内美元存款利率仍然高于境内存款(图表6)。境内贸易商倾向于将出口收入以美元存款的形势保留以获得更高的资金收益,体现在当前外汇存款自年初以来明显增加(图表7),且企业结售率较低(图表8),企业结汇意愿并不强。我们认为美联储的加息周期预计将在2季度继续,降息可能最早要等到下半年开启。因此,在第二季度,中美短期利差仍然会呈现逐步拉大的趋势。这将继续压制企业的结汇意愿。其次,海外上市分红的季节性购汇压力主要将在2季度显现。银行代客结售汇数据显示去年5月-8月,收益和经常转移项目结售汇逆差分别为55.6亿美元、160.9亿美元、92.7亿美元和65.6亿美元(图表9),明显高于去年月中位数31亿美元左右的逆差,这里边主要是中资企业海外上市分红所带来的收支逆差。今年,分红购汇的压力会季节性地在二季度对人民币汇率形成压制。第三,出境游等需求的回暖可能会继续令服务贸易逆差有一定恢复性的增长。因此,我们不排除在二季度人民币汇率仍然面临一些压力的可能。
图表6:大额美元一年存款利率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7:外汇存款余额及变动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8:企业结售汇率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9:银行代客结售汇细项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不过,我们也看到了人民币汇率的一些支撑因素。
首先,美元指数当前的走势并不强。在人民币汇率因多方内部因素承压的背景下,我们认为美元指数仍是人民币汇率变动方向的重要指引,即相对偏弱的美元指数并不支持人民币趋势性贬值。自2016年CFETS指数推出以来,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指数的变动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我们构建的模型显示美元指数在101.3左右所隐含的人民币汇率在6.86附近(图表10),小幅强于当下6.92左右的水平,这说明目前人民币汇率走弱更多是受到国内的一些因素牵制,外部因素目前并不支持人民币继续走贬。尽管美元指数在短期内因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变动而出现一定反弹,但我们认为在美国经济和通胀下行的大方向基本确定的背景下,美元指数缺乏持续反弹的动能。如果美元指数无法持续走高,那么人民币汇率就很难大幅偏离美元指数的隐含中枢水平。
图表10:人民币的模型拟合汇率中枢与实际汇率水平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其次,中国当前的经济复苏势头较好。1季度的中国经济复苏势头良好,服务业等接触式消费需求恢复较快,出口增速修复显著好于预期。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资产对境外投资者仍然具有一定吸引力,境外资金持续减持中国资产的概率并不高。从过去1年的经验看,人民币汇率对跨境证券投资的波动较为敏感。因此,尽管面临服贸逆差和分红购汇等阶段性压力,若证券投资能够逆转流出的态势,人民币汇率或有条件阶段性企稳。
第三,汇率预期总体稳健。尽管即期汇率走贬,但是从衍生品市场的角度看,人民币汇率的预期总体稳健,NDF(图表11)以及风险逆转期权波动(图表12)率等指标显示人民币贬值预期有限。在总体汇率预期稳健的背景下,我们预计出口商可能会选择在年内高点附近结汇。届时,人民币或将获得支撑。
图表11: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与人民币中间价差值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2:各期限人民币风险逆转期权波动率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综上,我们认为尽管二季度人民币汇率会面临一些压力,但在支撑因素的作用下,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压力总体是可控的。当汇率接近年内高点之时,结汇需求会有所增加,从而平衡市场供求。我们认为,200天长期均线所在的水平(在岸6.93、离岸6.95)与今年高点(7左右)或是值得关注的支撑水平,短期的调整或为结汇需求提供较好的入场水平。
下半年人民币汇率走强仍是我们的基准预期
中长期来看,海外主要央行加息周期都将或早或晚进入尾声,如果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可能性明显增加,抑或是银行业风险进一步弥漫扩散,都可能推动美联储迈向降息,美债收益率与美元指数也可能进一步回落。另一方面,随着海外补库需求回暖和基数的回落,出口的回暖或将在下半年更为扎实。这也将对出口商的增收和结汇需求的增加起到一定作用。另外,随着后续国内经济基本面的恢复走强或得到进一步确认,中美经济周期的错位也可能为人民币资产吸引更多海外资金流入[4] ,逆转证券投资项目的持续逆差态势。因此,我们依旧维持年底人民币汇率将升至6.5-6.6之间的判断。
参考来源
[1]https://index.baidu.com/v2/main/index.html#/trend/%E5%87%BA%E5%A2%83%E6%B8%B8?words=%E5%87%BA%E5%A2%83%E6%B8%B8,%E6%97%85%E6%B8%B8
[2]https://m.gmw.cn/baijia/2023-02/22/1303291294.html
[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2213098336956802&wfr=spider&for=pc
[4]https://m.21jingji.com/article/20230410/herald/9114d122737cf9a9cb2ee5832c01ee20.html
法律声明
本公众号不是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金公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中金公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订阅者如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解读。
本公众号仅面向中金公司中国内地客户,任何不符合前述条件的订阅者,敬请订阅前自行评估接收订阅内容的适当性。订阅本公众号不构成任何合同或承诺的基础,中金公司不因任何单纯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金公司的客户。
一般声明
本公众号仅是转发中金公司已发布报告的部分观点,所载盈利预测、目标价格、评级、估值等观点的给予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订阅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相关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欲了解完整观点,应参见中金研究网站(http://research.cicc.com)所载完整报告。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中金公司可能与本资料中提及公司正在建立或争取建立业务关系或服务关系。因此,订阅者应当考虑到中金公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资料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与本资料相关的披露信息请访http://research.cicc.com/disclosure_cn,亦可参见近期已发布的关于相关公司的具体研究报告。
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或网络新闻客户端自媒体,KJC闻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内容,请发邮件告知我们删除,邮箱:whkjc@qq.com
https://www.whkjc.com/riji/180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