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报观点新鲜出炉,一起来看看基金经理怎么说

年初至今,市场的表现就像乍暖还寒的春天一样,持续给人希望,却也时常反复令人措手不及,突然爆火的新创板块、若隐若现的消费复苏,蛰伏的新能源,如何看待市场热点的更迭?如何寻找持续的主线?中融基金旗下产品一季报近期发布,一起来看看基金经理们的总结和思考吧~

权益投资观点

一季报观点新鲜出炉,一起来看看基金经理怎么说

柯海东

权益投资总监、基金经理

一季报观点新鲜出炉,一起来看看基金经理怎么说

“市场难现整体性大机会,但结构性机会将层出不穷。聚焦AI技术突破、消费需求复苏和自主可控三方面投资机会。”

一季报观点新鲜出炉,一起来看看基金经理怎么说

2023年一季度国内经济在年初新冠疫情迅速恢复后迎来了复苏,但复苏力度在进入3月后转弱,两会期间经济刺激政策较为克制,市场对复苏力度预期降低。海外通胀数据有所反复,但在硅谷银行流动性危机后,市场开始担忧海外衰退,对美联储继续加息的预期趋于见顶。A股市场有所反弹,但波动剧烈。我们认为2023年宏观经济是上下限较为有限的状态,经历过三年疫情及政策反复后,居民及企业的信心及资产负债表修复需要时间,当前较弱的宏观状态及就业压力下,预期全年看经济政策仍处于友好期。在国内宏观经济弱复苏,流动性预期中性的状态下,我们认为市场难现整体性大机会,但是结构性机会将层出不穷。

基于经济弱复苏及中长期的产业发展,目前我们聚焦以下三个方面的投资机会:第一,高成长性行业中,重点关注AI技术突破带来的产业变革机会。ChatGPT成功引发了全球科技革命热潮,并且由于大样本数据训练过程中,AI的智能涌现被发现,随着数据量增加及多模态推进,相关产品仍处于快速迭代期,并且迭代速度和能力在持续 不断超出预期,AI强大的能力将可能对各行各业产生深刻的影响,成为全球共振的产业大趋势。产业链研究角度看,AI技术发展的“卖水人”算力需求,及具备垂直领域关键数据的应用端受益确定性较强。

第二,疫后修复带来消费的投资机会。疫情因素消除后消费、出行数据已经看到修复,未来随着经济回暖、收入预期上升,修复有可能加速,白酒、可选消费品需求弹性可能更大,我们看好地产酒业绩的确定性。另外大众消费品的需求复苏及成本改善也值得期待;

第三,逆全球化、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自主可控具备长期机会。我们重点看好同时受益于院内诊疗恢复,且国产化率低的医疗器械;国内自主可控驱动的半导体、信创;受益于制造业复苏及国产替代的机床等行业的投资机会。

(摘自中融竞争优势2023年一季报)

一季报观点新鲜出炉,一起来看看基金经理怎么说

甘传琦

成长投资总监、基金经理

一季报观点新鲜出炉,一起来看看基金经理怎么说

“一是主观上积极学习拥抱新技术,二是不放弃对‘老’产业品种的支持。”

一季报观点新鲜出炉,一起来看看基金经理怎么说

随着国外与国外在人工智能科技产业的持续创新成果展现,资本市场对通信、计算机、传媒、电子等TMT板块呈现出极高的热情,投资者不断研究寻找新的技术革命可能带来的受益方向,诸如算力、内容等方向不断被挖掘。而另一面,如新能源、军工、食品饮料等过去几年机构持仓较多的板块被不断降低仓位配置。整体总结看一季度板块间的分化就是冰火两重天。

我们在该区间段对组合的想法如下,一是主观上积极学习拥抱新技术,用开放的心态理解认知并推演新技术可能的受益受损方向。当前技术浪潮的变化日新月异,信息密度极大,我们争取在其中找到自己能理解并拿的住的品种方向,反映在组合上我们主要增加了电子和通信的仓位,并希望进一步找到应用端的实质性杀手级产品;二是不放弃对“老”产业品种的坚持,我们看到TMT浪潮对如新能源、医药等其他板块的资金抽水,这里面不少股票的估值性价比已经非常之高,只不过短期眼球效应不高,我们会对这类股票进行更严格的筛选,该逆风持有时还是要坚持持仓。

二季度预计投资者重点关注的方向有几个:首先还是新技术创新程度的深化,尤其如何往深层次演进,不仅是降本增效,更重要的是跑通商业模式;二是经济复苏进度,经历过预期的起起伏伏,我们会观察是否有进一步的政策落地;三是类似国企改革的进展,我们已经看到不少国企在治理改善后出现非常积极的业绩改善,后续这一变化是否还有扩散值得跟踪。

(摘自中融新经济混合2023年一季报)

一季报观点新鲜出炉,一起来看看基金经理怎么说

钱文成

价值投资总监、基金经理

一季报观点新鲜出炉,一起来看看基金经理怎么说

“看好消费场景的修复,也看好投资领域的回升。”

一季报观点新鲜出炉,一起来看看基金经理怎么说

权益市场一季度主要行业的涨跌分化较大,科技股在AI主题的的引领下表现强势,另外受益于基建回升的央国企表现也较为突出,过去几年公募基金重仓的板块如电力设备新能源、消费、医药表现则相对落后,我们相对看好中国经济向好的趋势,将更多的资产配置在和经济活动关联较为密切的行业,一方面是看好消费场景的修复,如食品饮料、消费医疗,另一方面也看好投资领域的回升,如房地产产业链、通用机械等领域,尽管这些细分行业在一季度股价并非一帆风顺,但我们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回升,企业的订单、销售、盈利都会迎来新的上升通道,股价阶段性影响因素比较复杂,但最终会回到企业基本面。我们会继续坚守价值投资的风格,在合理的价格基础上,选择具备持续高质量增长能力的公司。

(摘自中融融慧双欣一年定开债券2023年一季报)

一季报观点新鲜出炉,一起来看看基金经理怎么说

郑玲

价值投资部联席价值投资总监、基金经理

一季报观点新鲜出炉,一起来看看基金经理怎么说

“配置上,低估值标的作为基金底仓,同时通过横向对比各子领域板块,选择未来景气度持续改善的成长性行业作为基金的弹性仓位。”

一季报观点新鲜出炉,一起来看看基金经理怎么说

本基金权益投资的策略是重点布局国企改革的上市公司投资机会。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国有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2023 年,站在新的起点上,新一轮深化国企改革行动蓄势待发。个股选择上是自上而下行业维度和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相结合的选股策略。重点布局具有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有能力、有动力兑现业绩的上市公司,特别是有业绩拐点的上市公司。配置上,低估值标的作为基金底仓,同时通过横向对比各子领域板块,选择未来景气度持续改善的成长性行业作为基金的弹性仓位。在成长性行业中,寻找长期成长空间较大、估值合理的标的。一季报中,低估值底仓以建筑、电力、环保为主,成长性方向以军工等板块投资为主。

(摘自中融国企改革混合2023年一季报)

一季报观点新鲜出炉,一起来看看基金经理怎么说

寇文红

权益研究总监、基金经理

一季报观点新鲜出炉,一起来看看基金经理怎么说

“中国经济回升的态势不变,纵然市场对节奏存在各种分歧,但方向是明确的。”

一季报观点新鲜出炉,一起来看看基金经理怎么说

市场缺乏增量资金、投资者对经济回升力度分歧较大、且存在外围风险的背景下,投资者更倾向于做主题投资,因此大量资金从其他行业流出,流向人工智能概念(电子、计算机、通信、传媒)和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概念(央企、国企)等。

在市场跌宕起伏的过程中,我认为:一是2023年光伏、储能的装机规模将维持较高的增速,很多股票的估值已经较低。二是新能源产业涉及的子行业较多,产业链较长,随着硅料、碳酸锂价格下跌,利润在产业链上流动,总能找到投资机会。三是新能源产业在不断地进行技术迭代,会带来新的投资机会。因此我决定依然坚守新能源产业。我尤其关注钙钛矿、固态电池等新技术,对相关公司进行了大量的调研,认为它们正处在产业化的前期,存在大量的投资机会。展望二季度,我认为中国经济回升的态势不变,纵然市场对节奏存在各种分歧,但方向是明确的。我将在抓住新能源投资机会的同时,尝试兼顾TMT、军工、机械、估值较低的央国企等概念,挖掘投资机会。

(摘自中融新机遇混合2023年一季报)

一季报观点新鲜出炉,一起来看看基金经理怎么说

周桓

策略投资部总经理、基金经理

一季报观点新鲜出炉,一起来看看基金经理怎么说

“展望2季度,我们持谨慎乐观的态度,谨慎的点仍源于当下部分领域过于乐观的情绪,乐观的点来自于经济的自然修复。”

年初以来,市场表现强劲,随着经济复苏强度不及预期,市场从2月份开始调整,中证主动式股票型基金指数自1月30日至3月31日下跌了调了4.5%。股票指数相对较强与市值较大的股票涨幅较大有关,这类股票包括“中字头”股票和人工智能相关股票。

观察我们调研的成长风格基金经理(共55名)所管理基金净值,会发现从3月17日开始,部分经理开始切换人工智能方向标的,至3月最后一周,多数经理已完成切换。对于人工智能,我们持开放心态。技术进步并非一蹴而就,相关个股的短期盈利并不会因为远望而发生系统性的提升,我们尊重基金经理的选择,并关注基金经理的选择是否符合其投资框架,因为赚取框架内的收益更加稳定可靠。如果人工智能是一个革命性技术,最终必将改变所有人的生活并落地于公司盈利。选择盈利为投资方向的经理也会获得收益,当然提前布局的经理在当下就获得了收益,只是大家构建的投资框架不同,获取收益的阶段有所差异。

对于FOF产品来说,交易成本较高,快速切换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申购持有这一方向的基金,但选择上有两类经理,一类是早期布局了这个方向,在投资框架上注重安全边际、注重性价比,在这个阶段有可能做出减仓决策,另一种是近期买入这个方向的经理,他们相信这是一个大的产业趋势,选择方向、尽快配置是更加重要的选择。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更倾向于选择前者。

展望2季度,我们持谨慎乐观的态度,谨慎的点仍源于当下部分领域过于乐观的情绪,乐观的点来自于经济的自然修复。今年以来部分方向的涨幅较大,在其他方向缺少基本面支撑的情况下,这个方向是市场资金无法拒绝的选择。但由于基数效应,从2季度开始,经济基本面有望逐渐改善,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也会有相应体现,由于前期过高的经济复苏预期落空,相关股票也出现了调整,如果后续基本面出现显著超预期,就可能给投资者带来较好的回报。因此,在组合上,我们选择注重投资性价比、看重安全边际,并优先自下而上个股选择的经理构建组合,期望可以捕捉到这类投资机会,力争把本产品做成解决投资者权益基金选择问题的备选标的,在中长期为持有人创造回报。

(摘自中融添益进取3个月持有混合发起(FOF)2023年一季报)

固收投资观点

一季报观点新鲜出炉,一起来看看基金经理怎么说

王玥

固收投资部联席总经理、基金经理

一季报观点新鲜出炉,一起来看看基金经理怎么说

“季度内信用债的表现值得一提,收益出现较大幅度下行,利差也持续压缩,表现较强。我们对于信用债品种积极配置,在年初就保证了组合较为理想的久期和杠杆,较好地分享了信用债市场的上涨。”

一季报观点新鲜出炉,一起来看看基金经理怎么说

年初以来,疫后经济修复动能明显改善。企业生产活动持续回暖,工业生产保持平稳。1-2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5.5%,较2022年全年加快0.4个百分点,其中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在政策的推动下仍然保持较高增速,是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地产方面,大多数据表现积极,销售、新开工、施工、竣工等降幅明显收窄,房企资金到位情况也显著改善。但土地购置数据未公布,企业拿地意愿改善情况值得关注。地产对于经济增速的拖累情况有所缓解,但回升斜率有待继续观察。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较去年12月回升5.3个百分点,体现了疫后消费复苏态势,反弹空间和修复持续性有待观察;受供应链修复以及前期积压订单赶单的影响,1-2月出口同比下降6.8%,降幅有所收窄但仍显弱势。

通胀方面,整体压力不大,2月CPI同比上涨1%,较1月走低1.1个百分点,核心通胀回升幅度偏弱;PPI同比下滑1.4%,比1月下降0.6个百分点。2月社融同比增速9.9%,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社融总量继续超预期,企业中长贷继续放量,居民贷款转为扩张,结构延续改善。政策方面,货币政策维持中性,资金面边际收敛,波动加大、流动性分层现象也更为明显。

季度内,利率债和信用债走势较为分化。1-2月,利率品在经济复苏强预期的压力下,表现欠佳,特别是2月份,资金利率边际抬升、存单提价,中短端品种调整较多;3月份,政府工作报告发布的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扭转市场对于经济强复苏的预期,叠加海外金融风险事件持续发酵、央行降准落地等共同提振债市情绪,收益率曲线整体出现震荡下行。季度内信用债的表现值得一提,收益出现较大幅度下行,利差也持续压缩,表现较强,主要原因:1)去年底信用品跌幅较深,今年年初估值优势凸显;2)信用品的市场配置需求力量持续恢复,而供给相对偏紧。具体来看,利率债方面,1-3年国开上行14BP左右,10年国开上行3BP;以短融中票为例,1年期,AAA品种收益上行6BP,AA+下行13BP,AA品种下行50BP。3-5年期整体下行15-40BP左右。总体来说,中低等级表现好于高等级,中长久期表现好于短久期。报告期内,本基金以中高等级信用品种配置为主。我们对于信用债品种积极配置,在年初就保证了组合较为理想的久期和杠杆,较好的分享了信用债市场的上涨。季度内,产品规模增长较快,我们根据市场变化积极配置,持续保证了组合较为合理的仓位和久期,提升组合流动性和安全性。

(摘自中融睿祥纯债2023年一季报)

一季报观点新鲜出炉,一起来看看基金经理怎么说

潘巍

绝对收益部总经理、基金经理

一季报观点新鲜出炉,一起来看看基金经理怎么说

“经济修复进程结构分化特点明显,叠加股市表现一般,债市整体韧性较强。”

一季报观点新鲜出炉,一起来看看基金经理怎么说

一季度市场对经济修复斜率存在分歧,春节前债市“预期”走在“现实”之前,收益率有所上行。但春节后经济数据和高频数据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特征,诸多数据指向发生冲突,经济修复进程结构分化特点明显,叠加股市表现一般,债市整体韧性较强。央行货币政策精准有力,信贷需求旺盛,资金面波动有所加大。理财规模逐渐稳定,配置力量回归带动各等级各期限信用利差显著收窄。

(摘自中融盈泽中短债2023年一季报)

一季报观点新鲜出炉,一起来看看基金经理怎么说

哈默

绝对收益部基金经理

一季报观点新鲜出炉,一起来看看基金经理怎么说

“随着疫情的消退,生产和消费快速恢复,以基建为代表的固定资产投资仍是托底经济的重要力量。”

一季报观点新鲜出炉,一起来看看基金经理怎么说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基建投资维持高位增长态势,房地产投资跌幅收窄,制造业投资维持稳定。在此宏观背景下,债券市场呈先弱后强的走势,品种上分化较为明显。年初在经济复苏的“强预期”下,中长端利率债品种震荡调整,短期限信用债品种备受追捧,信用利差不断压缩。进入3月份,随着经济复苏斜率趋缓、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不及预期以及央行超预期降准等因素的影响下,利率债品种陡峭化走强。报告期内,基于市场情况和各类品种的表现,本基金采取相对稳健的配置策略,适当调整组合杠杆、久期,配置上以中高等级信用债和利率债为主。

(摘自中融恒裕纯债2023年一季报)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章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本文章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文章中的内容和意见基于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结果,不保证所包含的内容和意见在未来不发生变化。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

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或网络新闻客户端自媒体,KJC闻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内容,请发邮件告知我们删除,邮箱:whkjc@qq.com

https://www.whkjc.com/gushi/180872.html